Search

《第一爐香》的薇龍:「薇龍嘆了一口氣,三個月的工夫,她對於這裏的生活已經上了癮了。……薇龍突然起了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第一爐香》的薇龍:「薇龍嘆了一口氣,三個月的工夫,她對於這裏的生活已經上了癮了。……薇龍突然起了疑竇——她生這場病,也許一半是自願的;也許她下意識地不肯回去,有心挨延著……」又譬如上海青年聶傳慶在港大讀書,明豔大方女同學言丹朱可謂是這個殖民城市的化身,青年男女糾糾纏纏好些時日,青年在小說最後恨恨地踹了女同學一腳,「丹朱沒有死。隔兩天開學了,他還得在學校裏見到她。他跑不了。」

跑不了了,小說家和她的小說人物沒打算離開,讀者也就沒有想逃的意思——即便是那一天的狀況那樣險峻,還是想起了她。那一天上午,我在灣仔下榻的飯店房間打開電視,這一台是天安門閱兵大典,那一台是女高音粉墨尖聲高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那一天,打開旅館的窗子,藍天白雲,天氣晴朗,往下俯瞰,空蕩蕩的軒尼詩道這一側有慢跑的老外和遛狗的老婦,那一側一整隊防暴警察整隊往銅鑼灣的方向前進,「大考的早晨,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,像《斯巴達克斯》裏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,所有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,因為完全是等待。」那是《小團圓》的開場的句子。

終於到了這一天,二○一九年十月一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七十周年。入夏以來,一百萬人、二百萬人上街、遍地開花連儂牆、罷課罷買罷食、香港之路搭人鏈,願榮光歸香港,香港人始終在街頭。七二一元朗慘案、八一一射爆義工眼睛、八三一出動藍色水炮車鎮壓,太子站無差別攻擊乘客……書房裏的學者專家預言街頭上的香港人撐不過十一。時間一天一天倒數,中共國慶前最後的週末,九二九血腥星期天,警察把示威的女孩撲倒在地,扒開衣衫,警察挾持示威男孩當作人肉盾牌,警方共施放了三百二十八枚催淚彈、三百零六枚橡膠子彈、九十五枚布袋彈、七十九枚海棉彈,入夜後是持續一夜一日的大抓捕,全城形同戒嚴。警察當街抓人、跳上公車,拿着槍和手電筒照着每個乘客的臉,逐一盤查、強闖民宅,隨意安插罪名,就把記者押走,然後,十一來了。

這一天的活動也跟其他的活動沒什麼兩樣,遊行喊口號,和平理性非暴力,但走著走著就會聞到刺鼻的煙味,人羣尖叫。香港警察與示威者在干諾道中對峙,一方是多輛裝甲車和水炮車集結,一方只能藏身在傘後戒備着。警察催淚彈並非朝半空射出拋物線,而是水平射向示威者。防暴警察衝上來,揮舞的警棍將我們驅趕下橋,往金鐘道走去,那邊又是一個戰場,一顆又一顆火炮彈與汽油彈在我們面前炸開。示威者的雨傘防線被擊破了,人羣四下潰散,有逃往灣仔,有從太古廣場後頭的山路跑上香港公園,站在半山腰回頭一望,港幣上的氣派建築的方向,繁華的中環,冉冉冒着黑煙,已然是戰地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小明愛讀書 也愛看電影 牌子老 信(性)譽(慾)佳 請指名小明圖案 正宗偽CARY
View all posts